欢迎来到35健康~
疾病 > 内科 > 低血压
什么是低血压?
作者:35健康时间:2021-09-25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低于90/60mmHg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根据发病急缓,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一般均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高热及急性胃肠炎腹泻,急性心力衰竭等。慢性低血压可由体质性原因、体位变化、某些疾病、药物等引起,也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导致。急性低血压是指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黑矇、肢软、出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状态。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呈持续低于正常的状态,轻者由于耐受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表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晕厥,夏季气温较高外周血管扩张更容易发生,尤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低血压又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包括生理性低血压和体质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包括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和继发性低血压。其中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从蹲位或平卧位变换为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急性低血压突然导致的晕厥或休克状态,一定要积极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如适当补液,必要时也可以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急性低血压严重者不及时治疗,也会危及生命导致死亡。慢性低血压需区别与体位有无关系,体位性低血压可以采用对抗性动作控制晕厥的发生。生理性低血压没有症状可以不做特殊处理,但要嘱咐患者及时饮水,避免动作过快等,继发性的低血压需积极治疗引起低血压的病因,如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