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22 访问量:4693
尿激酶用于治疗血尿、出血倾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时,应谨慎并遵循医生指导。
1.血尿
尿激酶能够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纤溶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导致血液凝固性降低。而血尿的发生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血尿通常出现在尿液中,严重时可伴有血块排出。
2.出血倾向
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导致止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瘀点、瘀斑,也可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3.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长期卧床、手术后活动减少等原因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加上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应用尿激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血液流动性,促进血栓的形成。患者可能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临床表现。
4.肺栓塞
当深静脉血栓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时,可能会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此时使用尿激酶可能导致血栓不稳定,加剧栓塞的风险。肺栓塞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带血以及突发意识丧失等。
5.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是指大脑内的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或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此时使用尿激酶可能会加重出血风险。脑血管意外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模糊等。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进行凝血功能检测、D-二聚体水平监测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对于以上症状,不建议使用尿激酶,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进行处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迹象,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