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防风通圣散、益元散各七两(各210克)。 祛风解表清暑,泻热通便利湿 外感风邪,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咽痛咳嗽、咯痰气急;暑湿,胸闷纳呆、尿少、口苦口干;大饥大饱、劳役所伤,大便秘结、脘腹胀闷、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身热心烦、汗多口渴、尿赤不畅、呕恶不舒;疮疡肿...[详情]
2025-01-11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各9克),甘草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牡蛎、龙骨各三两(各9克)。 调和营卫,滋阴和阳,镇纳固摄。 虚劳心悸,易惊,汗多,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遗溺,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芤迟。 [详情]
2025-01-11
白僵蚕二钱(6克)、蝉蜕一钱(3克)、大黄四钱(12克)、姜黄三钱(9克)。 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虚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或胸膈胀闷,或上吐下泻,或吐衄便血,或神昏谵语,...[详情]
2025-01-11
菊花四十分(120克)、白术十分(30克)、细辛三分(9克)、茯苓三分(9克)、牡蛎三分(9克)、桔梗八分(24克)、防风十分(30克)、人参三分(9克)、矾石三分(9克)、黄芩五分(15克)、当归三分(9克)、干姜三分(9克)、川芎三分(9克)、桂枝三分(9...[详情]
2025-01-11
白芍五钱(15克)、川芎一两(30克)、郁李仁一钱(3克)、柴胡一钱(3克)、白芥子三钱(9克)、香附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 、白芷五分(1.5克)。 疏风止痛。 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半边头风,或痛在右,或痛在左,时轻时重,遇风寒尤甚,舌淡...[详情]
2025-01-11
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苍术、麦门冬、独活各一钱(各3克),细辛、甘草各三分(各0.3克),蔓荆子、菊花各五分(各1.5克),黄芩一钱五分(4.5克)。 散风热,止头痛。 一切偏正头痛,舌红,苔干,脉浮弦。 [详情]
2025-01-11
辛夷仁半两(15克)、苍耳子二钱半(6克)、香白芷一两(30克)、薄荷叶半钱(1.5克)。 祛风通窍。 鼻渊初起,症见鼻塞不闻香臭,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 [详情]
2025-01-11
辛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分。 疏散风寒,通利鼻窍。 感受风寒,鼻内壅塞,涕出不畅,不闻香臭,舌淡苔白,脉浮。 [详情]
2025-01-11
羌活12克、板蓝根30克。 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怕冷,头痛或肢体酸痛,咽喉肿痛等。 [详情]
2025-01-11
菊花、川芎、荆芥穗、羌活、甘草、白芷各二两(各60克),细辛一两(30克 ),防风一两半(45克),僵蚕、蝉蜕、薄荷各五钱(各15克)。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风热上扰头目,症见偏正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舌红,苔干,脉浮数。 [详情]
2025-01-11
升麻、白芍、甘草各十两(各6克),葛根十五两(9克)。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症见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详情]
2025-01-11
西河柳五钱(15克)、荆芥穗钱(3克)、干葛一钱五分(4.5克)、蝉蜕一钱(3克)、薄荷叶一钱(3克)、鼠粘子(牛蒡子)一钱五分(4.5克)、知母一钱(3克)、玄参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麦门冬三钱(9克)、竹叶三十片(3克),甚者加石膏五钱( 15克...[详情]
2025-01-11
升麻(3克)、葛根(3克)、牛蒡子(5克)、连翘(5克)、前胡(5克)、杏仁(6克)、木通(3克)、竹叶(2克)、防风(3克)、荆芥(3克)、桔梗(3克)、薄荷(3克)、甘草(2克)。 透疹解毒,宣肺清热。 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躁口渴,...[详情]
2025-01-11
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三分(各6克),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各半两(各4克)。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详情]
2025-01-11
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3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煨生姜(3克)。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气低微,舌淡苔...[详情]
2025-01-11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各9克),附子一枚(6克),防风一两半(9克),生姜五两(6克)。 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卒中风,症见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亦治风湿痹痛。 [详情]
2025-01-11
桂枝三两(9克)、白芍药六两(12克)、生姜三两(9克)、大黄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甘草二两(6克)。 益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 太阳病误下伤中,脾虚积滞之腹痛较甚且不缓解,拒按,或伴便秘或便滞不爽,脉浮大或浮迟,苔白厚或淡黄厚。 [详情]
2025-01-11
知母六两(9克)、石膏一斤(30克)、甘草二两(3克)、粳米六合(15克)、人参三两(10克)。 清热,益气,生津。 阳明热证气津两伤,大热,大汗,烦渴,脉大无力;以及暑病发热,津气两伤,症见汗出背微恶寒,身热而渴等。 [详情]
2025-01-11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大黄。 清热泻火。 中外诸热,淋秘溺血,嗽血衄血,头痛骨蒸,肺痿,或疔、疮、疖、痈等。 [详情]
2025-01-11
生石膏二两(30克)、黄连二两(3克)、黄柏二两(9克)、黄芩二两(9克)、香豉一升(9克)、麻黄三两(9克)。 解表除烦,清热解毒。 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壮热无汗,沉重拘挛,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 [详情]
©2023 35健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3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