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升麻一钱(3克)、柴胡一钱(3克)、羌活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半(4.5克)、泽泻一钱半(4.5克)、草龙胆二钱(6克)、 知母二钱(6克)、黄柏二钱(6克)。 清热利湿,疏散达邪。 前阴萎弱,阴汗如雨,小便后有余滴,恶寒喜热,膝下亦冷,舌红苔腻,脉数。 [详情]
2025-01-11
玄参心三钱(9克)、莲子心五分(1.5克)、竹叶卷心二钱(6克)、连翘心二钱(6克)、犀角尖二钱(2克)、连心麦门冬三钱(9克)。 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温病误汗,液伤邪陷,心包受邪,症见发热,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脉滑数。 [详情]
2025-01-11
黄芩、麦门冬、地骨皮、车前子、石莲肉、茯苓、黄芪各三钱(各9克),人参二钱(6克),甘草一钱半(4.5克) 清心利水,益气养阴。 虚火淋浊证,小便淋沥,浑浊,尿时刺痛,遇劳即发,或有遗精,五心烦热,四肢倦怠,口苦咽干,或口舌生疮,或白浊带下,舌红,苔黄,脉数...[详情]
2025-01-11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克)、淡竹茹三钱(9克)、仙半夏一钱半(4.5克)、赤茯苓三钱(9克)、青子芩钱半至三钱(4.5~9克)、生枳壳钱半(4.5克)、广陈皮一钱半(4.5克)、碧玉散(包)三钱(9克)。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湿遏热郁,寒热如疟,寒轻...[详情]
2025-01-11
知母(12克)、黄柏(12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白芍(12克)、山药(12克)、乌贼骨(6克)、茜草(6克)、泽泻(4.5克)。 清热泻火,滋阴潜阳。 小便频数涩痛,遗精自浊,舌红,脉洪滑有力。 [详情]
2025-01-11
银柴胡一钱五分(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各3克),甘草五分(2克)。 清虚热,退骨蒸。 虚劳发热,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详情]
2025-01-11
柴胡、鳖甲、地骨皮各一两(各3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半两(各15克)。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骨蒸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干咽燥,夜寐盗汗,咳嗽困倦,脉细数。 [详情]
2025-01-11
柴胡、前胡、胡黄连、乌梅各一钱(各3克)。 清热除蒸。 骨蒸劳热,或劳风咳嗽,痰少或吐青黄绿痰,寒热分争,脉细弦。 [详情]
2025-01-11
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等分(各6克),黄芪加一倍(12克)。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低热,面赤口干,心烦唇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数。 [详情]
2025-01-11
厚朴八两(24克)、大黄四两(12克)、枳实五枚(9克)。 行气除满,去积通便。 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实。 [详情]
2025-01-11
桃核五十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炙甘草、芒硝各二两(各6克)。 破血下瘀。 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详情]
2025-01-11
大黄六两(10克)、芒硝一升(10克)、甘遂一钱匕(1克)。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详情]
2025-01-11
炒大黄半两(12克)、炙甘草半两(3克)。 通便止呕。 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详情]
2025-01-11
生石膏五钱(15克)、生大黄三钱(9克)、杏仁粉二钱(6克)、栝楼皮一钱五分(4.5克)。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舌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证属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通不通肺气不降者。喘咳痰嗽为必有之症。 [详情]
2025-01-11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克),炒香附子、牵牛末各二两(各60克)。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积滞内停,湿蕴生热,症见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 [详情]
2025-01-11
槟榔300克,炒牵牛子400克,陈皮100克,木香75克,姜制厚朴100克,醋制三棱100克,醋制莪术100克,猪牙皂50克。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气郁食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暖气呕恶,食少纳呆。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详情]
2025-01-11
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各24克),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五分(5克),玄参一两(30克)。 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详情]
2025-01-11
大黄四两(12克)、附子大者一枚(9克)、干姜二两(6克)、人参二两(9克)、甘草二两(3克)。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脐周疼痛,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苔白,脉沉弦。 [详情]
2025-01-11
细生地黄五钱(15克)、生甘草二钱(6克)、人参一钱五分,另煎(4.5克)、生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3克)、玄参五钱(15克)、连心麦门冬五钱(15克)、当归一钱五分(4.5克)、海参二条、姜汁六匙。 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症见大便...[详情]
2025-01-11
当归、生地黄、黄柏、连翘、薄荷、橘皮、青盐、石斛、猪苓、茯苓、玄参、牡丹皮、地骨皮、薏仁米、泽泻、车前子、知母、侧柏、木通、甘草、鲜藕、甘蔗、韭菜。 清泄湿热,通利二便。 胃火旺的口臭,头痛;或湿热中阻,腹胀,大便失常;或湿热下注,小便淋痛,以及黄疸、痢疾、...[详情]
©2023 35健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3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