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 温肾通便。 年老体弱,肾阳不足的虚冷性便秘,舌淡苔白,脉沉弦;肾阳虚的泄泻,亦可使大便转为正常。 [详情]
2025-01-11
桃仁半两(15克)、麸炒杏仁,去皮尖,一两(30克)、柏子仁一钱二分五厘(3.75克)、炒郁李仁一钱(3克)、松子仁一钱(3克) 陈皮另研末,四两(120克)。 润肠通便。 津枯肠燥症,症见大便艰难,舌燥少津,脉细涩。 [详情]
2025-01-11
当归一至五钱(9~15克)、牛膝二钱、酒洗肉苁蓉,去咸,二三钱(6~9克)、泽泻一钱半(4.5克)、升麻五分至七分(1.5~2.1克)、枳壳,虚甚者不必用,一钱(3克)。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阳虚弱,精滓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详情]
2025-01-11
桃仁泥、红花各一分(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一钱(各3克)。 活血通络润降。 主治胃肠燥热,津液损伤,幽门闭塞,浊气不降,症见幽门不通,大便难,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详情]
2025-01-11
泽泻(12克)、炒赤小豆(15克)、商陆(6克)、去芦羌活(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去芦秦艽(9克)、槟榔(9克)、茯苓皮(30克)。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冶水湿壅盛,遍身水肿,喘呼口渴,二便不利,脉沉迟。 [详情]
2025-01-11
头末黑牵牛(120克)、茴香(30克)。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白腻,脉沉有力。 [详情]
2025-01-11
防己、椒目、熬葶苈、大黄各一两(各30克)。 攻逐水饮,利水通便。 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 [详情]
2025-01-11
柴胡四两(12克),龙骨、生姜、人参、去皮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各4.5克),洗半夏二合半(10克),黄芩一两(3克),铅丹一两半(1克),大黄二两(6克),熬牡蛎一两半(4.5克),擘大枣六枚。 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伤寒下后,邪陷正伤,症见胸满烦...[详情]
2025-01-11
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各12克)。 养血益阴,缓急止痛。 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等。 [详情]
2025-01-11
黄连三两(9克),半夏半升(9克),炙甘草、干姜、桂枝各一两(各9克),人参二两(6克),擘大枣十枚(4枚)。 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上热下寒,症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 [详情]
2025-01-11
白术、人参、炙甘草、去黑皮猪苓、姜黄各一钱(各3克),去皮白茯苓、干姜、砂仁各二钱(各6克),泽泻、橘皮各三钱(各9克),炒知母四钱(12克),炒黄芩一两二钱(36克),炒黄连,汤洗半夏、炒枳实各五钱(各15克),姜厚朴一两(30克)。 行气健脾,泄热利湿。...[详情]
2025-01-11
干姜、炙甘草、麦芽、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各6克),半夏、人参各三钱(各9克),厚朴四钱(12克),枳实、黄连各五钱(各15克)。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舌苔腻而微黄,脉弦。 [详情]
2025-01-11
金铃子(又名川楝子)、玄胡索各一两(各30克)。 泄热疏肝,行气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症见脘腹胁肋心胸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详情]
2025-01-11
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 行气降逆,益气扶正。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薄白腻,脉弦细。 [详情]
2025-01-11
乌药、木香、茴香、青橘皮、高良姜各半两(各15克),槟榔二个(9克),川楝子十个(12克)。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小肠疝气,前阴牵引脐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象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等气滞寒凝者。 [详情]
2025-01-11
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各一两(各30克),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肉桂、木香各半两(各15克)。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寒湿疝气,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苔薄,脉弦细。 [详情]
2025-01-11
当归二钱(6克)、枸杞三钱(9克)、乌药二钱(6克)、小茴香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沉香(木香)一钱(3克)、肉桂一钱(3克)、生姜3~5片。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虚寒,肝寒气滞,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详情]
2025-01-11
半夏一升(20克)、生姜半斤(10克)。 和胃止呕,散饮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反不渴,心下有支饮者,以及诸呕吐谷不得下,苔白腻,脉弦滑。 [详情]
2025-01-11
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和胃降逆,益气清热。 胃虚有热之呃逆,症见气逆不降,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苔薄白带黄,脉虚略数。 [详情]
2025-01-11
丁香(6克)、柿蒂(9克)、人参(3克)、生姜(6克)。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胃气虚寒,失于和降,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详情]
©2023 35健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3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