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麻黄三两,去节(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干姜三两(6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6克);五味子半升(6克);半夏半升,洗(9克)。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甚则咳喘不能平卧...[详情]
2025-01-11
麻黄六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二两(6克)、杏仁四十粒(6克)、石膏如鸡子大(18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3枚)。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症见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详情]
2025-01-11
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克),甘草炙(6克)。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详情]
2025-01-11
人参一钱(3克) ,白术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半夏一钱五分(4.5克),大枣2枚,生姜3片。 健脾益气,和胃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痰湿,症见面色萎黄,呕恶不舒,咳嗽胸闷,痰多稀白,不思饮食,大便不实...[详情]
2025-01-11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等分(各6克)。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虚弱,症见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消化不良或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腻,脉虚。 [详情]
2025-01-11
人参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炙甘草七分(2克)、陈皮八分(2.5克)、半夏一钱(3克)、木香七分(2克)、砂仁八分(2.5克)、生姜二钱(6克)。 功效益气化痰,理气畅中。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嗳气,...[详情]
2025-01-11
人参二两(30克)。 大补元气,救逆固脱。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症见面色苍白,肢冷千多,呼吸衰弱,脉微欲绝。 [详情]
2025-01-11
老黑醋五斤(2500克),五倍子一斤十二两(860克),金头蜈蚣10条,蜂蜜六两(180克),梅花冰片一钱(3克)。 破瘀软坚。 主治瘢痕疙瘩、疖、痈、毛囊炎初期、乳头状皮炎。 [详情]
2025-01-11
人参一钱(3克)、黄芪三钱(9克)、甘草一钱(3克)、肉桂五至七分(1.5~2克)。(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 益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舌淡苔脉,脉弱。 [详情]
2025-01-11
人参二钱(6克)、黄芪二钱(12克)、白术一钱(9克)、当归一钱(9克)、陈皮一钱(6克)、五味子四分(6克)、肉桂七分(6克)、炙甘草五分(6克)、生姜三片、红枣两枚。 温补脾肺。 主治脾肺气虚,症见劳伤气耗,倦怠懒言,表热自汗,不思饮食,心烦,偏身作痛,...[详情]
2025-01-11
炙甘草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地黄一斤(50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阿胶二两(6克);麦门冬,去心,半升(10克);麻仁半升(10克);大枣,擘,三十枚(10枚)。 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详情]
2025-01-11
黄芪一钱(18克);炙甘草五分(9克);人参,去芦,三分(9克);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克);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克);升麻二分或三分(6克);柴胡二分或三分(6克);白术三分(9克)。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详情]
2025-01-11
黄芪二两(30克)、半夏一两(15克)、人参一两(15克)、炙甘草一两(15克)、独活五钱(9克)、防风五钱(9克)、白芍五钱(9克)、羌活五钱(9克)、陈皮四钱(6克)、茯苓三钱(5克)、柴胡三钱(5克)、泽泻三钱(5克)、白术三钱(5克)、黄连一钱(1.5...[详情]
2025-01-11
防风一两(30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克)。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详情]
2025-01-11
人参三两(90克,人乳浸,饭上蒸,烘干)、 白术三两(90克)、白茯苓一两半(45克,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广陈皮二两(60克,去白,略蒸)、山楂二两(60克,肉蒸)、甘草五钱(15克,去皮,蜜炙)、怀山药一两五钱(45克,切片,炒)、川黄...[详情]
2025-01-11
人参二钱五分(7.5克)、白茯苓五钱(15克,炒)、白术五钱(15克)、藿香叶五钱(15克)、木香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葛根五钱,渴者加一两(15~30克)。 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乳食少进,呕吐泄泻,烦渴饮水,赢困少力...[详情]
2025-01-11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炙甘草。 补中益气,化湿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症见食少便溏,虚乏身热,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等。。 [详情]
2025-01-11
麦门冬、人参、五味子。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①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症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②暑热耗气伤阴证,症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详情]
2025-01-11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回阳救逆。 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详情]
2025-01-11
半夏半升(12克);紫参(一作紫菀)五两(15克);泽漆(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三斤(150克);生姜五两(15克);白前五两(15克);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9克)。 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 [详情]
©2023 35健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3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