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杏仁五两(15克)(注:仲景原书无用量,此处为后人所加)。 温肺降逆,通利水道。 肺痰饮水气证,脉浮或沉或滑者。 [详情]
2025-01-11
葶苈子二斤(100克)(注:仲景原书无用量,此处为后人所加)。 泻肺消肿。 肺脾水肿证,脉浮或沉者。 [详情]
2025-01-11
桔梗三分(9克);巴豆去皮尖,熬黑,研如脂,一分(3克);贝母三分(9克)。 温逐寒饮,除痰散结。 饮结胸证,肺脓肿、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炎、哮喘、肾病综合征等临床表现符合寒饮结胸证者。 [详情]
2025-01-11
枳实四枚(4克),厚朴四两(12克),薤白半斤(24克),桂枝一两(3克),栝楼实(捣)一枚(15克)。 通阳行气,宽胸化痰。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气郁痰阻胸痹证。 [详情]
2025-01-11
茯苓三两(9克),杏仁五十个(8.5克),甘草一两(3克)。 通阳化饮,宣导气机。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详情]
2025-01-11
沙苑、蒺藜(去皮、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各30克)。 补肾涩精。 肾虚不固之遗精证。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详情]
2025-01-11
五灵脂(6克),川芎(6克)、桃仁、红花各半两(各9克),生地四钱(12克),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各二钱(各6克),柴胡、玄参各一钱(各6克)。 逐瘀消瘤,行气止痛。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详情]
2025-01-11
甘草(微炙赤),半两(15克);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 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各30克);加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详情]
2025-01-11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5.4克);芍药一两六铢(3.7克);麻黄去节,十六铢(2.1克);生姜切,一两六铢(3.7克);杏仁去皮尖,十六个(2.5克);甘草炙,一两二铢(3.2克);大枣擘,五枚。 解肌散邪,小和营卫。 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详情]
2025-01-11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5.2克);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3克);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渍,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4克)。 解表散邪,小发其汗。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详情]
2025-01-11
桂枝去皮,十八铢(2.3g);芍药十八铢(2.3g);麻黄十八铢(2.3g);甘草炙,十八铢(2.3g);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3.3g);石膏碎,绵裹,一两(3g)。 解表散邪,燮理营卫。 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详情]
2025-01-11
麻黄去节,三两(9克);桂枝去皮,二两(6克);甘草炙,一两(3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克);白术四两(12克)。 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浮紧者。 [详情]
2025-01-11
麻黄半两(6克)、杏仁1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一两(3克)。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详情]
2025-01-11
知母六两(18g);石膏碎,一斤(48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六合(18g);桂枝去皮,三两(9g)。 解肌调荣,清热通络。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详情]
2025-01-11
黄芪五两(15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 温阳益气,清化湿邪。 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 [详情]
2025-01-11
文蛤五两(15g)。 清热利湿,调和营卫。 营卫湿热证。伤寒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渴欲饮水不止者。 [详情]
2025-01-11
瓜蒂二十个(6g)。 清热祛湿,散水和卫。 暑湿营卫不和证。身热,身疼且重,脉弱。 [详情]
2025-01-11
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芍药一两半 (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洗,二合半(6g);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4.5g);柴胡四两(12g)。 解肌散邪,清热调气。 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详情]
2025-01-11
文蛤五两(15g)、麻黄三两(9g)、甘草三两(9g)、生姜三两(9g)、石膏五两(15g)、杏仁五十个(8.5g)、大枣十二枚。 解表散邪,清胃止渴。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详情]
2025-01-11
麻黄去节,二两(6g);连翘二两(6g);杏仁皮尖,四十个(7g);赤小豆一升(24g);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24g);生姜切,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解表散邪,清热利湿。 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详情]
©2023 35健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3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