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时常会通过“观察、模仿、玩耍、游戏甚至争吵”来了解、适应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
正因为许多家长都常识性地认为“爱玩、好动”是孩子顽皮的表现。待孩子多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现ta不太对劲。究竟孩子是“过于顽皮”还是患上“多动症”,且听专家缓缓道来~
“顽皮”“多动症”傻傻分不清楚
小明的母亲吴女士就拥有这样的苦恼——
据小明的老师反映,小明上课特别好动、东张西望、爱搞小动作、交头接耳、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回家后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刚开始,吴女士以为小明只是比较“顽皮”,过段时间就不会了。但在家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吴女士越发觉得小明不太对劲,她也发现小明无法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有头无尾、丢三落四的;除此以外,偶尔带他出去时,他总是表现出对排队缺乏耐性,往往还没轮到他,他便抢先占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女士才意识到,要带小明去看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少年心理行为研究室主任戚元丽接诊了吴女士母子。听完吴女士的一番陈述以后,戚元丽主任表示:“顽皮、好动”只是某些孩子的个性,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要确诊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则需要进行专业测试、评估。
“顽皮”“多动症”有哪些区别?
戚元丽主任指出:顽皮儿童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此类儿童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当中,他们具备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会胡闹。
而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他们的多动行为往往无目的性、较冲动、且杂乱,做事总是有始无终。不仅如此,他们自制能力表现得极弱,他们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或全神贯注,他们总是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为何会摊上“多动症”?
戚元丽主任表示:事实上,多动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一般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常常有一个或多个近亲也同样患有多动症。
一项研究发现,至少1/3曾患有多动症的父亲,其孩子也患有多动症。另外,多动症还与轻微脑损伤、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铁和锌有关,而食物过敏、铅污染,食品添加剂、除锈剂也可成为多动症的诱因。所以,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种种“出格”行为的成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多动症”若不治疗,成年后更危险
据统计,少年当中有50%可诊断为多动症,成年后往往屡教不改成为惯犯,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及他人人身安全。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酗酒、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违法犯罪的风险更是一般人群的5-10倍;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出现学业失败、职业困难、婚姻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多动症”儿童如何诊治
因此,发现孩子时常有些不寻常表现,且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时,家长就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确定诊断,并及早接受治疗。戚元丽主任强调:对于多动症患儿,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单纯指望多动症自愈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多动症儿童的治疗要从孩子、家长、学校老师和医生四方面着手,尤其是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打骂,要学会运用“奖惩”等有效教育方法,如把长时间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块时间,以增加学习效率等。
最后,专家戚元丽希望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医生和家长应不能给孩子带上疾病的帽子,应就患儿的具体行为、学习或社交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并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时间。祝患儿们早日康复!
小提示
“多动症”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患儿更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某件事);
2、很难静坐、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多动症患儿总会坐立不安,烦躁,四处奔跑,难以入睡等);
3、做事很容易冲动(多动症患儿容易被他人激怒、易和朋友发生矛盾)。
点击咨询指导专家:戚元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