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35健康网 >  中西药  >  注射用尿激酶过量使用的后果

注射用尿激酶过量使用的后果

日期:2024-12-21 访问量:3498

注射用尿激酶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血肿形成、颅内出血、多发性器官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1.出血倾向

由于尿激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会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使血液凝固系统被破坏,从而引起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严重时可导致反复自发性出血,危及生命。

2.血肿形成

当尿激酶过量使用时,会使得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形成血肿。血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可能导致机化或慢性炎症。

3.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量使用尿激酶会引起全身血液循环状态改变,包括颅内血管压力增高、脆弱易损部位破裂等情况发生概率增加。颅内出血可能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4.多发性器官出血

多发性器官出血是由于尿激酶过度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具有强大水解活性的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血液凝固过程受到干扰而引起的。器官广泛性的微血管破裂会导致大量出血,引起循环衰竭、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威胁生命安全。

5.凝血功能障碍

尿激酶能够直接裂解纤维蛋白聚合形成的血块,影响正常的止血过程,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持续出血或难以控制的出血,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过量使用注射用尿激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出血并发症,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及时识别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